今年以来,淮安市司法局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非诉手段运用,积极整合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围绕保障经济运行重要目标,在营商领域积极作为,分层分级提供矛盾化解等有关公共法律服务,充分发挥了涉企涉商隐患“排查员”、纠纷“化解员”、法治“护航员”和营商“服务员”的作用。
一是网格抓稳控,源头隐患早处置。有效整合矛盾纠纷调处网络与网格化社会治理“双网”,探索在企业集中的地块建立涉企纠纷化解“网格级”平台,力争将涉企矛盾纠纷“发现在网格、稳控在网格”。在我市两大热门商圈成立涉企调解工作室,及时快速发现矛盾隐患,避免矛盾升级激化。如在清江浦区万达商圈,整合清江浦区司法局派驻万达警务工作站人民调解工作室硬件资源,建立万达商圈涉企矛盾化解服务站点,配备工作人员两名,今年来化解矛盾31件。
二是社区抓共治,矛盾纠纷同化解。社区层面,积极发动和依靠群众,依托社区力量化解网格一级不能解决的纠纷,减少矛盾纠纷外溢上行。淮阴区王家营街道营中社区结合商户云集的特点,创设“美街美铺微商会”,遴选152户热心商户及部分五老人员担任“微商会”会员,涉本社区商户矛盾纠纷调处由“微商会”牵头,在调委会指导下,组织评议调处,工作开展以来成功化解有关矛盾114件。
三是镇街抓专业,风险问题准把脉。镇街层面,充分发挥基层法律服务人员的专业特长、地缘优势和实践经验,为镇域企业触诊把脉、纾困解难。如金湖银涂镇人民调解委员会整合该镇银涂基层法律服务所工作资源,通过法治体检、合规审查、纠纷化解等形式积极服务本镇企业,通过精准到位的法律服务,为企业良性发展保驾护航,今年来帮助本镇企业避免经济损失367万元。
四是县域抓统筹,多元服务齐发力。县区层面,指导各地有机整合司法行政、法院、检察院、工商联等部门力量,为全域企业提供“一站式”集成化服务。在盱眙县企业服务中心试点建成全市首个涉企纠纷化解中心,现有调解员5名、特邀专业人士17人,中心常态化开展法治体检、纠纷调处、普法宣传、企业沙龙、座谈交流等各类活动,全面提升县域法治化营商环境,建成以来已成功调处案件139件,组织宣讲27次,举办沙龙8场,得到当地企业一致好评。今年以来,淮安市司法局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非诉手段运用,积极整合公共法律服务资源,围绕保障经济运行重要目标,在营商领域积极作为,分层分级提供矛盾化解等有关公共法律服务,充分发挥了涉企涉商隐患“排查员”、纠纷“化解员”、法治“护航员”和营商“服务员”的作用。(市局促进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