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安仲裁坚持围绕服务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落实省司法厅改革创新工作要求,以“项目为王、环境是金”为工作导向,以“四最”营商环境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仲裁优势,始终把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抓细做实,积极谋划、主动作为,突出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新情况新热点,不断拓展仲裁服务领域,完善仲裁内部机制,强化仲裁办案质效,助力企业防范和化解法律风险,打造营商环境法治“安全盾牌”。《发挥仲裁优势,打造营商环境法治“安全盾牌”》——淮安仲裁委护航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纪实,被刊登在8月9日《淮安日报》第一版。具体做法是:
一是善谋敢为擘画高质量发展法治新蓝图。仲裁委秘书处党组成立三年来,不断拓展仲裁服务领域,通过仲裁办案、开展上门服务和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谋助手作用,让企业不断增强防范风险能力,有效化解法律风险。淮安仲裁委不仅年受理案件数和争议标的额翻了一番,而且结合办案实践,为企业每年开展数十次法律咨询和讲座等服务,针对涉市属国有企业仲裁案件逐年增加的趋势,通过本单位政协委员针对性提出《关于加强对我市市属国有企业法风险防范的建议》提案,细致分析法律风险产生的原因,提出风险防范建议,维护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安全发展。该提案入选“2022 年度市政协十佳优秀提案”。
二是建网搭台奏响高质量发展法治最强音。淮安仲裁委在市司法局、市法院门户网站增加仲裁链接窗口,与市法院和经开区法院建立诉讼仲裁工作衔接机制,在市及各县区法律服务中心设立仲裁服务窗口,同时与市台办、市文旅局、市企业信用协会联合成立裁调对接办公室、市旅游仲裁中心和企业信用协会仲裁工作站,与市信访局、市政府热线,以及淮安东南调解中心建立协作机制,引导合同纠纷选择仲裁方式解决,对民商事纠纷化解增加仲裁解决渠道,加强部门联动共建。近期还与政协“码上议”对接,创建“码上仲裁”,筹建仲裁县区分会,在12个重点商会协会设立仲裁服务站,以实现重点领域和县区基层仲裁网络全覆盖,为优化全市法治营商环境贡献仲裁力量。
三是淬炼培育打造高质量发展法治最精兵。淮安仲裁委优化仲裁员选聘,加强仲裁员队伍的监管、培训和服务,通过设立仲裁业务大讲堂,组织线上线下培训班,出台《鼓励仲裁委秘书处同志参加司法执业资格考试的意见》《仲裁员“个案+综合”双评价考核办法》,严格执行《仲裁工作人员“八不准”》《仲裁员选聘及指定规则》《仲裁员监督管理办法》,与市法院民四庭党支部开展共建活动,打造“仲廉为民 裁正致和”党风廉政建设品牌,不断完善仲裁人才培养机制,为仲裁公信力的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市仲裁委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