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法治淮安
淮安倾力打造法治小区,提升群众法治获得感
时间:2023-09-15 10:37

“为什么会选这个小区,有些破旧,某某社区的硬件条件非常好,怎么不选”“这个学不来”“你们做得太好了”,在全面依法治省调研座谈会与会期间,全省各市依法治市办专职副主任及业务处室负责人观摩了淮安市星级法治小区创建工作现场—清江浦区化工新村。与会人员随着社区书记的指引,参观了行政执法进小区、法治文艺三句半、法律援助工作室、援法议事亭、普法宣传长廊、法治微书房、法治影院等众多法治元素场所,随着观摩路线的深入,也一一解惑了各位参会领导的疑问,充分感受了这个集满70、80年代老旧小楼却充盈着法治活力的地方。

清江浦区化工新村在市委依法治市办公布的淮安市首批四星级、五星级法治小区名单中郝然名列第一,是清江浦区“法治让老小区焕发新活力”的门脸之作,充分展现出法治阵地场景化、援法议事法智化、法律服务生活化、依法治理多元化的鲜明特色。

法治建设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市委依法治市办秉持法治建设“进小区”的工作理念,坚持将法治建设成果延伸至基层,加快构建和谐稳定的法治社会,提升县域法治建设能力和水平,打造了“星级法治小区”这个法治新名片。7月29日,市委依法治市办公布淮安市首批四星级、五星级法治小区名单,清江浦区化工新村等3家小区获得五星级法治小区称号,淮安区金陵名府小区等9家小区获得四星级法治小区称号。

精准谋划“星级法治小区”规范化推动。统筹推动“星级法治小区”评选活动走深走实,市委依法治市办印发《淮安市“星级法治小区”示范建设实施方案》,以“班子组织好、制度落实好、活动开展好、法律供给好、作用发挥好”为导向,以深化“援法议事”活动为基础,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基层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打通依法治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引导各地形成“一县(区)一品”法治小区建设新模式。

不断丰富“星级法治小区”阵地化建设。积极打造法治文化小品,营造群众家门口的法治文化圈,在不改变原有自然景观的前提下,注入法律法规、法治名言、法治典故和以案释法等法治元素,通过富有美感的雕塑、展碑、长廊、装饰等艺术手法打造出“法治长廊”“法治楼道”“援法议事亭”“法韵公园”,让群众在休闲娱乐的同时潜移默化地了解法律知识,领悟法治精神,提升法律素养,树立法治观念,使“星级法治小区”建设更接地气。

创新提升“星级法治小区”的多样化服务。让法律服务融入群众生活,不出小区就可尽享法律咨询、纠纷调解、民意收集、法律援助等服务,充分发挥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等智囊团作用,通过微信群宣法、小区广播聊法、24小时法律服务热线说法等,搭建“连心桥”、时间“不打烊”、力争“零跑腿”实现法律服务全天候全时空,形成法律服务更优、便民服务更好、惠民指数更高的“星级法治小区”服务样本。

大力发展“星级法治小区”集约化特色。各县区根据地域独特资源,形成自身更贴实际、更加灵活、更多创新的工作方案,清江浦区集中力量在老旧小区改造中生根依法治理体系,淮阴区利用“红色管家”体系,做群众的贴心人、好帮手,淮安区充分利用文化资源讲好运河故事、名人故里,建设一批“法治文化小区”,涟水县积极探索农村新型集中居住区规范管理的法治路径,洪泽区围绕退渔上岸特殊群体强化普法措施,金湖县创新“党建红+司法蓝”服务举措,坚持以法为据公平化解纠纷,盱眙县着重普遍建立小区咨询服务制度,通过“预、邀”服务,提供法律咨询,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法治小区治理氛围。(市局秘书处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