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淮安市清江浦区司法局立足法治建设和司法行政工作实际,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将各项风险防范化解举措落实在前、在早。
一是“把关前移”防范化解行政事项涉法风险。对涉及全区改革发展等重大决策,严格组织落实公众参与等重大决策程序,特别是组织8名政府法律顾问累计对2件重大决策事项进行了合法性审查,提出法律意见建议6条,从源头有效防控重大决策事项的法律风险。为全区20余个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等重大项目全程提供法律保障,在立项阶段着重防范项目经济政策、民意民情等潜在风险,在项目推进过程中着重防范处置违法违规等显性风险,在项目实施完成后着重防范行政诉讼、行政赔偿等次生风险。对低效用地处置盘活等重大工作,严格按照法定程序推进,时刻做好潜在法律风险研判预防,特别是将合法性审查覆盖事项推进全环节、全流程,尽最大可能避免和减少发生行政诉讼、群聚群访等重大风险的发生,累计对29个地块63份材料进行了合法性审查,召开30余次法治研判会议处置涉法问题、研究法律路径。
二是“调解前移”防范化解矛盾纠纷外溢风险。确保基层矛盾外溢防范“无漏网”,前移调解阵地到全区554个精微网格微调室,让简易纠纷在网格内自行化解,疑难复杂纠纷由网格长逐级提请村居调委会、镇街分中心、区级中心合力化解,防止小矛盾拖成大纠纷、引发大风险,今年调处的11000余件矛盾纠纷超过95%在镇街、村居一级就得到了调解化解。构建调处重大行政争议“立体网”,打造了重大行政争议调处1个区中心和黄码港、商务区、开发区、区法院4个工作站点的“1+4”一线立体阵地格局,上半年累计有14件高风险行政案件通过调解化解。压降行政败诉案件发生“全流程”,要求各单位在收到法院应诉通知书后第一时间报备至司法局,由司法局加强案件风险研判,对于低风险案件由责任单位负责化解,中高风险案件由责任单位提请区行政纾解中心开展攻坚化解,疑难复杂高风险案件启动府院联动机制或提请区分管领导会办化解,上半年一审行政败诉率由一季度28%下降到10.3%。
三是“管教前移”防范化解重点人群失控风险。推动重点人群管控“专班化”,对全区12名诉求激烈、矛盾尖锐、精神异常的重点对象,以及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失常、性格偏执等“三失一偏”对象,第一时间做到“一人一策、一人一专班”,常态化采取法治教育、疏导引导、看护稳控等措施,防止铤而走险实施暴力犯罪。推动重点人群管控“智慧化”,发挥好智慧矫正中心在重点人群管控中的统筹调度作用,拟投入30万元创新打造“清矫优+”精准矫治平台,通过建立人员画像分类模型和算法模型,针对重点人群构建靶向精准、科学高效的教育矫治体系,有效降低重点人群重新犯罪率。推动重点人群管控“联动化”,持续加强同镇街、村居、公安等单位部门的横纵向联动,引入“守护花开”巾帼律师公益联盟、丝语未成年人司法社会服务中心等专业社会组织对未成年、女性矫正对象等重点人员针对性开展损害修复、德法教育,常态化对接民政、残联、财政等部门协同落实帮扶政策,打出重点人群管控、教育、帮扶“连环招”“组合拳”,累计为16名重点人员提供了低保、用工等帮扶服务。(清江浦区司法局 张建东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