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行政要闻
淮安区:“一站式”解纷新模式绘就平安底色
时间:2024-09-13  来源:淮安市司法局

一扇门调“百家事”,一站式解“百家忧”。在淮安市淮安区河下街道,沿街商铺与物业公司在物业费用征收标准上始终未能达成一致意见,矛盾日益尖锐。法律明白人在网格走访过程中排查到该问题后,第一时间上报至街道。河下街道“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得知情况后,立即与当事人对接,经综合分析研判,组织挂钩联系法官、人民调解员、业主代表、物业代表等多方力量在案涉小区召开协调会,最终促成双方达成一致意见。这起矛盾纠纷的成功化解得益于河下街道“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服务中心的高效运作。

今年以来,淮安市淮安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立足居民需求和治理需要,探索建立“全方位排查收集、小分队主动化解、多形式协商调处”的矛调工作新机制,形成“上下一体化、内部一盘棋、外部多路径”的治理新体系,通过资源协动、人员协作、品牌协商,全力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模式。截至目前,共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281件,调解成功率达98%。

“三个平台”协动互促,主动作为一体化。上级交办,有呼必应。以“市社会治理一体化智能平台”为依托,将12345热线、阳光信访、苏解纷等纳入社会治理指挥中心,构建统一指挥、集中调度、分级负责、上下联动、跟踪反馈的处置机制,让基层工作人员从“多头报表”“多头检查”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服务居民和干事创业中。创新载体,民意直达。聚焦群众需求,开发应用“幸福河下”掌上客户端等平台载体,“法律服务”等板块方便群众咨询个性化事项,“民情直通车”板块便于群众即时反映身边问题,实现社区服务“零距离”、社区管理“全覆盖”、居民诉求“全响应”。整合窗口,闭环运行。全面整合多部门资源,建成矛盾纠纷调处中心,配齐“五室十员”,形成“受、导、访、调、仲、诉、援、评、督”的闭环工作模式,真正实现一站式联合接待、一揽子调处纠纷、一条龙服务群。

“三支队伍”协作聚力,迎难调处一盘棋。“矛调+精网微格”,关口前移。法律明白人入驻微网格,实行“三活四清五必报”工作方法,重点关注网格内特殊人群动态,由被动接收矛盾转变为主动采集纠纷,服务群众迎难而上,矛盾化解靠前一步。“矛调+法律护航”,及时响应。由法律顾问、法律明白人、人民调解员、普法志愿者组成乡村“法律护航团”,一个微格一专员,深入小区、企业开展法治体检,将矛调“大事”分解为网格“小事”。“矛调+联动执法”,提升质效。针对小区难题化解、安全隐患整治等,实行联合执法,环保与安全同步检查,小区服务与城市管理一体推进,削减多头执法频次60%以上,达到“1+1”大于2的效果。

“一镇一品”协商提质,矛盾化解多路径。河下司法所全面整合多部门资源,建立“河协”一站式矛盾纠纷调处平台,并在村级建立“三个品牌”调解品牌,“凉亭议事”充分利用小区群众茶余饭后拉家常的凉亭,形成收集议题—评审分析—凉亭议事—支部研究—推进解决—闭环跟踪的“六步”议事规则,化解矛盾86件;“援法议事团”由村党总支书记、法律顾问、专兼职调解员、法律明白人、村民代表等12人组成,形成“定—诉—评—议”援法议事“四步法”调处纠纷71件;“家事调解室”形成“普法预防--榜样德治--入户调解--后期回访”的家事调解机制,小纠纷不过夜,大纠纷早处理,使41个家庭重修和睦,真正实现“家事”解决不出“家门”的目标。淮城司法所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组建“海棠党建”同心圆,创立“海棠矛调”大联盟,建立社区、网格、微网格三级组织架构,发挥矛盾调解、信访接待等窗口“一站式”服务功能,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47件,实现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小区、难事不出社区。流均司法所针对镇街渔业纠纷多、群体诉讼多、纠纷化解难等治理难题,与车桥法庭、流均镇渔业村联合成立“服务农渔经济多元解纷工作站”,共建“渔乡枫桥”特色调解品牌,联合镇村人民调解委员会、镇法律服务所、乡贤理事会等多方社会力量共同化解农渔纠纷,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调处农渔纠纷47件。

下一步,淮安区将继续坚持“协动互促、协作聚力、协商提质”,打造“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模式,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贡献新时代司法行政力量,在实现共建共治共享中彰显新时期司法行政魅力。(淮安区司法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