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持续优化“四最”营商环境,助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金湖县司法局积极探索走访服务民营企业“法律托管”护企发展新模式。两年来,全县4家律所20名律师参与法律托管服务,签订法律托管协议30份,走访企业110余家,上门提供法律服务228次,帮助企业挽回经济损失170余万元。
一是高位统筹谋划,树立“一盘棋”思维。为了让更多初创民营企业享受到免费法律“托管”服务,今年实施“法律托管”提质拓面工程,有序扩大服务企业覆盖面和受益面,在全县梳理符合条件企业50余家,摸排意愿签约企业20余家。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形成局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科室及司法所协同抓的工作格局。由托管律师、司法局工作人员、企业帮办人员等成立“法律托管”服务工作队,局领导班子成员定期带队走访服务托管企业,为企业提供合同签订、劳动用工、知识产权保护等6个方面12项服务项目。搭建线上咨询平台,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提供“全时空、专业化、不打烊”的24小时在线法律服务。
二是高度整合资源,构建“齐参与”格局。整合律师服务资源,各律所根据实际情况,为每个签约企业配备1-2名托管律师,托管律师人数增加到20名,在应收账款、劳务用工、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提供咨询解答、合同审查、风险防范等服务,累计发放法律托管服务指引200余份。整合系统队伍力量,工作人员在走访托管企业时,同步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专题普法、涉企行政检查观察哨意见征集、公证业务办理对接等工作。此外,积极开展“法援惠民生 援职助企”“双走进季季行”活动,推动企业干部职工学法律、知政策、解疑惑、护权益,切实让企业享受到政策红利。
三是高效分类推进,提供“个性化”服务。注重提升“托管”服务质效,根据企业属性,分类提供“定制式”服务,助力企业有效解决涉法难题。针对企业商会协会,为金湖浙江商会28家会员企业、金湖归国华侨联合会7家企业分别开展“法润金商 益企同行”“与法同行 法润侨商”司法行政惠企利企活动,搭建政企沟通协作平台。针对仪器仪表、制造业、新材料产业链企业开展法治宣讲3场次,进一步协助优化公司治理体系;结合绿色建材产业企业提出的法律需求,开展专项上门走访法律服务,共走访企业8家,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5条。针对科技型、重点项目型企业,托管律师会同企业法务部或法律顾问相互配合,提供“组团式”服务;结合中小微企业实际需要,托管律师联合基层司法所、法服所、镇街经发局等力量,提供个性化“法治体检”服务,帮助企业有效防范潜在法律风险。 (缪登梅 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