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司法行政要闻
清江浦“五项行动”构建人民调解“点线面链”体系
时间:2025-02-21 09:22

淮安市清江浦区司法局以“五项行动”为抓手,建立“点(调解室)”“线(行业性、专业性调解)”“面(各小区、村居、镇街、商圈等)”“链(全区多调联动)”全区全域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体系,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防范在源头、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一是开展“调聚合力”行动。推进“个人品牌调解室”建设,培育“五朵金花”(梅小林“梅得说”、张桂珍“爱张罗”、杨惠平“杨姐”、马桂华“马大姐”等)品牌,发挥“双优调援工作室”“老赵人民调解工作室”等个人调解室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纠纷就近化解。整合“援法议事”“有事好商量”等调解资源,借助“网格矛盾调解工作室”“精网微调点(室)”等“微调解”平台,实现矛盾及时化解。发挥区人民调解协会、律调江淮调解服务中心等社会组织在调解体系中的行业引领和示范作用,指导全区各级调委会按照“一般矛盾自主调解、复杂矛盾协同调解”的原则整体联动、上下协同,促进矛盾高效化解。鼓励社会调解组织积极协助区、镇街调解行政应诉案件,参与全区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化解、钝化,对调解成功并形成卷宗的案件的行政案件,主动落实“一案一补”,以调动社会调解力量调处矛盾纠纷的积极性。

二是开展“提质赋能”行动。加强全区16个镇(街)、114个村(居)调解组织全覆盖的基础上,推动矛盾纠纷调处网络与网格化社会治理“双网”融合,人民调解员与网格员“双员”融合,夯实基层调解员队伍,镇(街)配强专职调解员2名、兼职调解员1名,村(居)配齐专职调解员1名、兼职调解员1名,常态化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积极发动区级调解组织、调解能手下沉村(居)一线,以“社区矛盾纠纷预防和化解”为主题,通过摸排调研、结对帮扶、业务培训和经验交流理论研讨等形式,为村(居)矛盾纠纷化解提供专业性指导,全面提升基层人民调解员能力素质。定期开展人民调解卷宗研判评查活动,提升镇(街)、村(居)两级调解卷宗质量。通过开展人民调解员等级评定工作,建立区级人民调解专家库,为调解疑难复杂矛盾纠纷提供更加专业的指导服务。

三是开展“调护行专”行动。聚焦重点领域矛盾纠纷,全面推进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平台建设,在婚姻家庭、医患、物业、退役军人、劳动人事、消费、环境污染等重点行业、领域实现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的基础上,探索“法援+调解”“矫正+调解”“红色物业+调解”等“调解+”模式,推动调解组织向快递物流、平台送餐等新就业群体新经济业态领域延伸。整合调解资源,提高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的规范化、专业化水平,提升行业、专业领域纠纷排查化解能力,促进优化法治营商环境,为全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优质高效的调解服务。

四是开展“调纾企困”行动。组织全区基层法律服务所持续开展“法治体检”专项服务活动,为优化营商环境、促进基层依法治理、促进我区经济发展提供更为优质的法律服务。通过制作“法治体检”风险点清单,实地走访、现场交流、问卷调查等形式,对企业经营管理、合同签订、劳动用工等方面存在的风险隐患开展全面排查,重点关注快递、电商、外卖、网约车等新业态和个体工商户的法治需求,提供相应的合同审查、法律咨询、纠纷调解等服务,帮助企业健康运营。对企业体检过程中发现的苗头性、倾向性矛盾纠纷,委派行业性调委会或辖区调委会及时调处,对疑难复杂或群体性企业矛盾,上报区级矛盾调处中心集中研判、调处。

五是开展“四调联动”行动。发挥人民调解工作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完善“诉调、检调、警调、访调”衔接机制,不断扩大调解工作格局。统筹协调好全区10个“公调对接”调解室、1个派驻法院调解室、2个“警务对接”调解室调解力量,抓实“诉调、检调、警调、访调”案件筛选移交,规范案件调解流程。对符合人民调解受理范围的信访案件,坚持访调结合、调解先行,区人民调解协会与区信访局对接,对信访案件主动认领,在矛盾纠纷双方当事人自愿的基础上坚持能调尽调,引导当事人通过调解途径化解矛盾纠纷,发挥调解和信访工作“1+1>2”效能。(清江浦区司法局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