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无人机在农田作业中因撒肥、施药引起的民事纠纷显著增加,针对这一新兴领域的矛盾纠纷,金湖县坚持源头预防、综合治理,就地化解的工作思路,采取“事前预防、事中规范、事后处置”的全链条防范体系,有效预防和化解无人机农田作业引发的民事纠纷,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2024年以来,累计调解无人机农田作业纠纷14起。
一是事前预防,强化法治宣传与培训体系建设。开展精准法治宣传,针对农民、无人机作业企业和操作人员,围绕民法典合同编、侵权责任编以及安全生产法等内容,举办专题法治讲座,进一步加强从业人员法律知识储备。制作通俗易懂的“无人机农业作业法律风险提示”宣传册,组织普法志愿者、法律明白人在农忙季节开展巡回法治宣讲,进一步强化无人机操作员和农户的风险防范意识。联合农业农村部门,建立无人机作业人员法律知识培训制度,农药管理条例、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条例、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将相关法律法规纳入无人机操作资质考核内容,提升操作人员风险识别能力。
二是事中规范,强化操作指引与规范体系建设。推动建立县域无人机农业作业行为指引,会同农业农村、法院等部门联合制定《金湖县植保无人机喷洒农药致相邻动植物损害风险防范操作指引》,明确作业前告知、风险评估等必要程序以及安全距离、适宜天气条件、农药喷洒浓度等技术参数。同时,引导农民和无人机操作者签订书面作业合同,明确权责边界、违约条款和赔偿标准等,方便发生纠纷时高效处置。
三是事后处置,强化多元预防与调解体系建设。推动专业化调解队伍建设,培育熟悉农业生产和无人机技术的专业调解员,形成“农技专家+法律专家+调解员”的复合型调解团队。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资源,构建“一站式”农业纠纷调解服务平台,践行为民服务“零距离”、矛盾排查“零遗漏”、化解纠纷“零激化”的服务理念。开设农作物受损快速调处“绿色通道”,建立农作物损害评估专家库,为纠纷调解提供技术支撑,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推进农业保险创新,探索“飞防作业保险+农作物保险”组合保险模式,有效分担飞行风险,形成风险闭环管理。(姚彦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