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司法行政要闻
淮安分级分层推动涉企经济影响评估制度落地见效
时间:2025-08-01 11:33

淮安市坚持“项目是王、环境是金”工作导向,认真落实国务院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举措中探索建立涉企行政执法经济影响评估机制要求,率先在应急管理、食品药品、工程建设等涉企执法重点领域推行经济影响评估制度,通过以点拓面、分级分层、外脑借力等措施,依法降低行政执法各环节对企业生产经营的负面影响,有效提升执法温度与效能。

一、以点拓面,经济影响评估制度在重点领域中更加聚焦

探索开展涉企行政执法经济影响评估制度是国务院、省政府在规范涉企行政执法特别是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工作中提出让企业群众可感可及的重要举措之一。淮安市经过调查研究,确定重点领域试点引领,其他领域适时跟进的工作思路,优先选择行政执法数量基数大、企业群众反映强烈的应急管理、食品药品、工程建设领域开展经济影响评估制度试点,出台制度机制,要求行政执法机关在立案、调查或检查、决定、执行等环节对涉案企业生产经营可能受到的影响进行分析、评估并作出有效防范和处置,综合采取降低裁量档次、增加减轻处罚裁量因子、优化信用修复等从轻或减轻举措,降低行政执法对企业负面影响,为全域推行经济影响评估制度积累经验。

二、分级分层,经济影响评估制度在落地实施上更加实用

淮安市坚持分级分层实施经济影响评估制度,将经济影响评估和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等级评价、轻罚免罚“三张清单”事项管理等因素结合起来,围绕“生产经营干扰度”“产业集群影响度”“企业信誉受损度”等三个维度,细化设置阻碍关联产业发展、市场声誉受损7项量化评估指标。对发生生产安全事故、食品突发安全事件和建设工程涉众风险事件,一律不得适用经济影响评估制度;对符合“轻罚免罚”三张清单的轻微违法行为,依法开展轻罚免罚,不再进行经济影响评估;对符合经济影响评估范围的重大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许可和行政检查行为按照影响的高低程度进行分类处理,坚持“能不检查的尽可能不检查、能合并检查的尽可能合并检查、能不处罚的尽可能不处罚”,最大限度降低执法活动对企业正常经营的冲击。

三、外脑借力,经济影响评估制度在方案制定上更加科学

涉企行政执法方案是决定经济影响评估制度执行效果的关键。淮安市创新行政执法方案制定机制,引入公职律师、公司律师、高校学者、专业技术人员等外部力量,凝聚合力开展联合评估。评估过程中,摒弃以承办人汇报案情为主的传统模式,综合运用座谈交流、材料核查、现场走访等方式开展经济影响评估因素核查;对跨领域、复杂性或者存在明显经济风险、负面舆论的重大疑难案件,由实施行政执法行为的机关牵头,邀请司法行政、发展改革、市场监管、工商联等进行“线上+线下”联合会审,确保评估结论客观全面、执法方案最优;对因非主观故意造成轻微违法、经评估及时纠正且未造成显著不良后果的企业,优化信用修复流程,依法缩短公示期,帮助企业重塑信用、轻装上阵。

截至日前,全市开展经济影响评估案件近20件,减轻行政处罚约124万元,涉企执法检查频次同比减少51%,帮助1407家企业完成3296条失信信息修复,“做的要比说的好、服务要比需求早”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驻淮企业和企业家的法治获得感更强、投资意愿更强,企业发展更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