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司法行政要闻
清江浦三举措跑出涉企行政争议化解“加速度”
时间:2025-10-11 19:36

清江浦区聚焦涉企行政争议化解“效率低、成本高、诉累重”等痛点,以“预防为先、精准施策、规范裁量”为导向,通过“抢先机、重研判、不逾矩”三项关键举措,持续提升涉企行政争议化解质效。累计推动争议实质性化解30余件,化解率达100%。

一是抢先机,下好应调尽调“先手棋”。以《淮安市清江浦区行政复议衔接行政争议调处平台工作办法》为依据,清江浦区通过细化工作流程、组建专业调解队伍,构建起 “区级中心为主导、园区及重点点位协同” 的行政争议调解体系,为涉企行政争议高效化解提供制度支撑。以区级行政争议调处中心为 “主战场”,联动园区及4个重点点位形成协作网络,实现涉企争议就近受理、快速流转。当涉企行政争议案件进入调处平台后,调解流程精准衔接:首先由调解员联合行政复议办案人员深入沟通企业,精确解构其核心诉求;同步联动被申请人,全面了解案涉行政行为的事实依据、法律适用及程序细节,厘清争议焦点;随后组织双方当事人开展审前调解,结合企业合法合理诉求与行政行为合规要求,引导双方充分协商,积极指导制定兼顾双方权益的调解方案。通过“诉求解构—事实核查—协商调解—方案落地” 的闭环流程,在复议审前调解阶段成功化解涉企行政争议,切实提升争议化解效率与企业满意度。

二是重研判,牵住案件争议“牛鼻子”。对调解不成转入审理的涉企行政复议案件,及时启动案件评估机制,全面梳理案件情况,由案件承办人围绕案件行政管理领域和类型、双方争议焦点、社会舆论影响等要点,形成案件分析报告。聚焦案件事实认定、依据适用、程序合法性、内容适当性,为案件精准“画像”:一是“需要释法明理型”,即申请人因个人认知而对行政行为认识存在偏差;二是“行政行为程序违法型”,行政行为存在明显的程序漏洞,并已对行政相对人实体权益产生实质性影响;三是“行政行为内容不适当型”,涉及适用法律依据不当及存在执法偏差。在对争议案件全面评估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行政复议听证手段,在听证会上根据上述案件类型奠定听证主基调,对法律适用存疑案件侧重在听证会上“释法明理”,对程序争议案件侧重在听证会上“协商对话”,对复合型矛盾案件则在听证会上“综合纾解”,确保听证程序与争议类别形成精准对应。

三是不逾矩,控牢行政裁量“金标准”。针对涉企行政执法中“该严不严、该宽不宽、畸轻畸重、类案不同罚”等问题,清江浦区严格落实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通过明确裁量标准、规范行使流程,督促行政机关精准执法。对裁量失衡的“小过重罚”类案件,在行政裁量基准细则框架内,结合企业违法情节、整改态度、社会危害程度等因素,积极调解处罚幅度,推动争议高效化解。在“某烧烤店不服过期饮品行政处罚复议案”“某净水器公司不服广告宣传违法行政处罚复议案”中,通过核查企业违法事实、听取整改情况说明,在裁量基准范围内调整处罚额度,最终以行政复议调解书形式达成和解,既纠正不当裁量,又减轻企业经营负担。对于未能达成调解协议的案件,进一步提升行政复议工作效率,在查清事实、准确适用法律的基础上,及时作出行政复议变更决定,确保行政行为合法合规,切实保障企业合法权益,维护行政执法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