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司法行政要闻
淮阴三案例凸显“法律托管”服务企业实效
时间:2025-11-14 10:09

淮阴区司法局立足企业发展全周期法律需求,紧扣合同审查、知识产权保护与内部合规管理等关键环节,通过精准专业的“法律托管”服务,为企业稳健运营与创新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支撑。

一是化解合同纠纷,挽回企业经济损失。2024年10月,江苏民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因设备供应商延迟交货且产品质量不达标,面临下游客户索赔与经营压力。江苏安如律师事务所接受“法律托管”委托后,迅速梳理合同条款,认定对方构成根本违约,并系统整理付款凭证、验收报告及客户索赔函等证据,依法提起诉讼,要求返还预付款55万元并赔偿损失20万元。庭审中,针对被告提出的“不可抗力”与“使用不当”等抗辩理由,律师提交了其与原材料供应商的合同及第三方检测报告,有力证明“原材料紧张”不属于法定不可抗力,质量问题实为工艺缺陷所致;同时,通过民康公司与客户的订单及赔偿凭证,清晰呈现了违约行为与损失之间的因果关系。法院最终判决解除合同,设备供应商返还预付款55万元并赔偿经济损失10万元,合计为企业挽回损失65万元,有效提升了企业在合同签订、履行及风险防控方面的法律意识与应对能力。

二是强化知产保护,护航企业创新发展。针对中天钢铁集团等高新技术企业的知识产权保护需求,区司法局协调江苏石城(淮安)律师事务所组建专业服务团队,深入企业调研,全面剖析企业拥有700余种高附加值钢种的创新现状与保护痛点,结合新《公司法》关于知识产权出资的最新规定,系统讲解了专利布局与申报策略。针对“研发成果如何高效转化”等核心问题,律师详细解析技术交底、权利布局、审查应答等关键环节,提出规避“公开不充分”等风险的针对性建议,并构建“三维防护”体系:前端建立研发全流程档案管理机制,中端实现商标、专利与商业秘密协同保护,后端依托数字化平台开展侵权监测与预警。此外,系统传授了以公证采购、调取生产记录、时间戳固证和查封侵权产品为核心的侵权取证“四步法”,并配套沟通话术与止损策略。结合企业“PMO+EMS”技术攻关实际,明确职务成果与非职务成果的法律界限,指导企业在研发协议中规范权属与激励机制,全面构建创造、运用、保护、管理一体化的知识产权防护网络。

三是嵌入合规管理,筑牢企业风控防线。金地种业作为一家专注于杂交水稻种子研发与销售的企业,随着业务规模扩大,在合同管理、用工制度、知识产权等领域风险日益凸显。为了从源头提升企业合规水平,江苏联盛(淮安)律师事务所为其量身定制合规管理法律托管方案,律师团队精准识别合同管理不规范、用工制度不健全、知识产权意识薄弱及合规体系缺失四大风险点,据此制定全面整改计划。在六个月服务期内,通过专题培训、实时咨询、突发事件协处及风险评估报告等形式,帮助企业构建内部合规体系。实施后,企业合同履约率显著提升,成功调解纠纷两起,劳动争议员工满意率达100%,顺利通过主管部门合规审查,实现从被动应对到主动管理风险的转变。今年以来,淮阴区将“法律托管”纳入“服务民营企业”集成改革范畴,全区30家律所与45家民营企业建立托管关系,累计提供上门服务237次,解决法律需求134件,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约181万元,以法治力量持续优化区域营商环境。(惠敏)